减肥是以减少人体过多的脂肪与体重为目标的行为,适度减脂减重可以降低患肥胖症的风险。“七分吃、三分练”是在网络上流传的减肥原则,由此可见,“吃”似乎是减肥成功的关键。有研究表明,人体肠道的微生物(肠道菌群)的遗传能力与减肥的成功、失败存在强大的关联。
膳食纤维属于一种多糖成分,大量存在于粗粮、豆类食物以及水果和蔬菜当中,这种成分进入人体之后,无法被胃肠道吸收以及消化,也不会对人体产生能量。 但是,这种成分能够促使人体中的一些代谢产物,以及外来物质排泄,对于各个器官组织功能都有着较大的提升,所以膳食纤维也被称为第7类营养元素。
2019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我国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要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提示居民关注血糖水平,引导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学降低发病风险,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人体的肠道世界太过于神秘,寄居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们影响了人体的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甚至影响人体的免疫力以及对药物的吸收和抗药性。而最新科研发现肠道内的微生物居然可以“指挥”我们的大脑进行工作。寄居在我们肠道内的微生物能帮助解释“发自肺腑”这一古老的词语吗?(注:小肠和大肠均属六腑之一)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肠道细菌真的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
据IDF官网的2017年全球糖尿病概览评估数据,全球约4.25 亿人患有糖尿病,20-79岁成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8.8%。 近日,德国人类营养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不可溶膳食纤维对于控制长期血糖值有积极影响,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
人参水溶性膳食纤维(人参- sdf),作为人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内效益尚未得到充分揭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动植物加工科技创新团队发现人参水溶性膳食纤维新功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 他们给健康大鼠分别灌喂人参-sdf(200、400、800 mg),探讨人参水溶性膳食纤维的作用。
肠道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和大脑一样,肠道内也有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独立感知信号、接受信号,做出相关反应。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第二大脑”在发挥作用,比如考试前紧张想去厕所、生气时会胃痛、伤心难过时吃不下饭……这都是肠道神经系统对情绪做出的反应。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会促进饱腹感,减少饥饿感,从而有助于提供饱腹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往往体积大,能量密度低,应促进饱腹感和饱腹感,并在控制能量平衡方面发挥作用。 然而,关于不同类型的纤维对食欲、能量和食物摄入量的影响的研究一直是不一致的。根据纤维的类型,以及它是否是作为单独的纤维补充剂添加的,而不是天然存在于食物来源中,结果会有所不同。
肥胖不仅仅与饮食热量、久坐、运动不足有关,也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需要综合干预,才能起到更好效果。去年《自然杂志》一篇论文就发现,肥胖患者存在明显肠道菌群紊乱,有害菌增加,肠道多样性不足。其他一些相关论文也发现,补充膳食纤维、益生菌可能会改善肠道菌群,对健康有益。因此,肥胖人群可以考虑试试补充膳食纤维益生元与益生菌、减少久坐,健康饮食多运动。
饮食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身体健康的前提。近日,有新的临床研究表明,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会改变健康人的肠道环境,扰乱有益细菌和营养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