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病毒爆发以来,无数医护人员在临床一线为救治病人、防控疫情而努力;科研人员也在马不停蹄地对新冠病毒、药物和疫苗等密集展开研究。 去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提出了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在接受浙江新闻记者连线采访时也提出微生态疗法是新型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一。她说: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需要“四抗二平衡”,其中一个平衡就是维持微生态平衡。在病毒感染以后,肠道微生态也会失衡,导致细菌的继发感染,微生态平衡有助于减少继发性感染。
腹泻、便秘、爱放臭屁......这些困扰着大家的小问题,很可能与身体摄入的某种营养素不足有关——膳食纤维。 作为人体“七大营养素”之一,膳食纤维有着重要的保健功能,比如可以防止便秘、减肥、保护肠道等。
近日,大阪大学(Osak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基因突变,它可以导致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是一种不治之症。这个基因,即BAC5,对心肌中钙离子的运动很重要,而钙离子是驱动心脏跳动的动力。对此,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方法,可以通过新型基因治疗方法修复该突变,证明了对这种破坏性疾病的潜在治疗。 心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器官,平均每天跳动100000次。然而,如果心脏不能有效运输血液,会导致身体出现严重的问题,最终可能需要进行心脏移植。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表示,一种以前未知的突变会导致扩张型心肌病(DCM),这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日,一项追踪了15万名受试者十多年的大型基因研究表明,饮酒与患癌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其中,食道癌和头颈癌与饮酒的关联性最大。 尽管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指出饮酒与癌症之间存在关联,但要准确了解酒精究竟是如何直接导致癌症的,而不是许多有害生活方式因素往往与饮酒同时发生,这一直是一个挑战。 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来研究酒精与癌症之间的联系,重点关注已知与较低饮酒水平相关的基因变异。
目前,肿瘤基因检测针对的主要是两个群体,一是有明确癌症家族病史的人群,二是已经患癌的人群。 肿瘤遗传性的发病率为20%,如果通过提前的基因检测,则可以发现并抵御肿瘤的最终发生。比如家族中存在乳腺癌或者卵巢癌等遗传性癌症,家族成员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发现体内是否存在肿瘤易感基因,检测易感基因是否有突变倾向,以便尽早预防。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
近日,#我国科学家破译出部分衰老密码#直奔热搜,这次讨论热潮足以显示出现代社会对延长寿命的渴盼。这个话题的源头在于中国科学院发表于著名期刊《Science》子刊的一项研究结果:研究人员筛选出了可以影响人类细胞衰老的新基因——KAT7。
2022年1月17日,我国学者在国际权威刊物《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了题为“基于UdgX的在单碱基分辨率水平上的DNA脱氧尿嘧啶的检测技术”的研究论文。
由于肠道菌群的主体是共生菌,因此肠道菌群失衡的主要表现为共生菌比例的下降。自然而然的人们想到可以通过直接补充共生菌,或通过补充促进共生菌生长的物质,来达到调节肠道菌群的目的。目前,人们最常作为共生菌补充的是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同时也有少量链球菌等。
1月8日以来,一场突发疫情袭击津城,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山东省紧急组成医疗队前来支援,此支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分别来自山东青岛、潍坊和菏泽。他们肩负着天津抗击疫情的使命,众志成城 ,同心抗疫。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汇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澎湃力量,此次支援医疗队带来了提取仪、扩增仪、检测试剂以及各类医疗防护用品。为天津抗击疫情给予了重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