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菌群分布广泛,广泛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中。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主要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中。人类经常活动的地方和粪便污染的地方。动物粪便污染外部环境是大肠菌群存在于自然界的主要原因。典型的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粪便中,而其他类型的大肠菌群则存在于外部环境中。
在我们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又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可被分为有益菌、致病菌和中性菌三种。正常情况下,这三种细菌按一定比例组合,各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如果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敏感肠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乘机繁殖,从而引起菌群失调。那么肠道菌群失调会出现哪些症状呢?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
膳食纤维属于一种多糖成分,大量存在于粗粮、豆类食物以及水果和蔬菜当中,这种成分进入人体之后,无法被胃肠道吸收以及消化,也不会对人体产生能量。 但是,这种成分能够促使人体中的一些代谢产物,以及外来物质排泄,对于各个器官组织功能都有着较大的提升,所以膳食纤维也被称为第7类营养元素。
2019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我国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要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提示居民关注血糖水平,引导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学降低发病风险,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人参水溶性膳食纤维(人参- sdf),作为人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内效益尚未得到充分揭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动植物加工科技创新团队发现人参水溶性膳食纤维新功能,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上。 他们给健康大鼠分别灌喂人参-sdf(200、400、800 mg),探讨人参水溶性膳食纤维的作用。
自新冠病毒爆发以来,无数医护人员在临床一线为救治病人、防控疫情而努力;科研人员也在马不停蹄地对新冠病毒、药物和疫苗等密集展开研究。 去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提出了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中国工程院院士、感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在接受浙江新闻记者连线采访时也提出微生态疗法是新型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一。她说:对于重症患者的治疗,需要“四抗二平衡”,其中一个平衡就是维持微生态平衡。在病毒感染以后,肠道微生态也会失衡,导致细菌的继发感染,微生态平衡有助于减少继发性感染。
腹泻、便秘、爱放臭屁......这些困扰着大家的小问题,很可能与身体摄入的某种营养素不足有关——膳食纤维。 作为人体“七大营养素”之一,膳食纤维有着重要的保健功能,比如可以防止便秘、减肥、保护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