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是一个巨大的微生物库,这些微生物主要分布在胃肠道、皮肤、生殖器官、口鼻腔和咽喉等部位,重量达1.27公斤以上,其中肠道微生物约占总重的80%,重达1公斤。健康人的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统称为肠道微生物,我们通常所说的肠道菌群是指肠道内寄生的细菌。日常如何预防肠道菌群失调?
2021年11月,一项研究发表在《Nature》杂志上,揭示了心理压力和克罗恩病发作之间的关联性,研究人员发现,压力过大会导致回肠生态失调,同时导致肠杆菌科占比增大,引发肠炎。
大肠菌群分布广泛,广泛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中。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主要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中。人类经常活动的地方和粪便污染的地方。动物粪便污染外部环境是大肠菌群存在于自然界的主要原因。典型的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粪便中,而其他类型的大肠菌群则存在于外部环境中。
在我们的胃肠道内寄居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又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可被分为有益菌、致病菌和中性菌三种。正常情况下,这三种细菌按一定比例组合,各菌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如果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特别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敏感肠菌被抑制,未被抑制的细菌乘机繁殖,从而引起菌群失调。那么肠道菌群失调会出现哪些症状呢?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
膳食纤维属于一种多糖成分,大量存在于粗粮、豆类食物以及水果和蔬菜当中,这种成分进入人体之后,无法被胃肠道吸收以及消化,也不会对人体产生能量。 但是,这种成分能够促使人体中的一些代谢产物,以及外来物质排泄,对于各个器官组织功能都有着较大的提升,所以膳食纤维也被称为第7类营养元素。
2019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我国是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要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提示居民关注血糖水平,引导糖尿病前期人群科学降低发病风险,指导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