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Host & Microbe》期刊上,名为“Genomic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mucosal symbiont involved in early-stage colorectal cancer”的一项研究报告称,肠道生物群中某些细菌的增加表明结肠息肉癌变的可能性更大。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副教授William DePaolo,在研究中追踪了40名接受过常规结肠镜检查并在息肉附近进行过活检的患者,以确定与无息肉患者相比,息肉附近的细菌含量相对较高。所有患者年龄在50至75岁之间,60%为女性。
该研究指出:“结肠直肠癌发病率上升是一个主要的健康问题,但对癌前息肉相关的微生物群的组成和作用却知之甚少”。
DePaolo的研究小组发现,在息肉患者的粘膜活检中,一种常见的细菌——非产肠毒素脆弱类杆菌数量增加。该研究还发现了区分息肉患者和无息肉患者的不同微生物特征,并证实了样本中脆弱类杆菌的数量与小息肉的炎症之间的相关性。经过进一步的检查,DePaolo发现,息肉患者的脆弱类杆菌与无息肉患者的脆弱类杆菌诱发炎症的能力存在差异。
DePaolo说:“整体思路是,大多数人看到晚期结肠直肠癌,会想到微生物群,但很难确定微生物群是否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及何时发生变化的。所以,我们对这种疾病进行了更早的研究,并调查微生物群何时可能会诱使息肉癌变。此外,当人们想到微生物群及其在疾病中发挥的作用时,他们通常会想到一种潜在的危险细菌代替了它们的组成变化”。DePaolo解释道:“我们的数据表明,为了在发生代谢和有炎症变化的环境中生存,正常健康的肠道和相关细菌可能会以诱发炎症而不是抑制炎症的方式适应环境。”
他说,实际上只有5%的结肠息肉发生了癌变。息肉似乎在结肠的同一区域反复出现,他认为,事实上现在的结肠癌筛查可以在息肉癌变之前甚至发展之前,找出寄生在肠道中的关键细菌,以及这种特定脆弱类杆菌菌株的数量。
结肠直肠癌是美国第三大癌症,其发病率在年轻人中呈上升趋势。DePaulo建议,如果可以在息肉出现之前对微生物进行筛查,这可能是降低这些细菌数量的关键因素。他说,下一步是将研究范围扩大到200名患者,以确定粪便样本是否可以用作粘膜活检的替代品。
(文章及图片素材源于网络,联系侵删)